發布時間:2025-08-22 17:29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稻菽千重浪,科技種田忙。近日,江陰市農業農村局和江陰市政府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以“走進智慧農場,探秘科技增效”為主題的“政府開放月”活動,邀請市民代表30余人,共同走進田間地頭,感受現代農業科技的澎湃動力。
從智能育苗中心到智慧農田示范區,從物聯網監測系統到數字鄉村平臺,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悟,市民代表們真切感受到智慧農業讓田壟變“智慧”,種質資源讓糧倉更“硬核”。
無錫昊天種業有限公司
育苗中心
智能農業裝備
在無錫昊天種業有限公司,市民代表們一行走進占地近百畝的“種苗硅谷”,直觀感受到“一粒種芯”如何激活鄉村產業動能。30余棟智能大棚內,物聯網技術實時捕捉多種瓜果蔬菜種苗的生長數據,無土育苗與嫁接技術從源頭筑牢“健康防線”。
在育苗中心,技術人員現場講解了物聯網監測系統、自動化灌溉設備等智能農業裝備的“黑科技”:通過實時監測溫濕度、光照等數據,系統能自動調節灌溉量和通風狀態,讓每一株幼苗都享受“私人定制”的生長環境。
市民代表們駐足觀看,不時提出問題,“以前靠經驗,現在靠數據,不僅省水省肥,育苗成活率還提高了不少!”技術人員的介紹讓他們連連點頭,對智慧農業通過精準調控實現降本增效的表現贊嘆不已。
長涇鎮蒲市村
蒲市大米智慧農田示范區
離開昊天種業,代表們來到長涇鎮蒲市村。在蒲市大米智慧農田示范區,連片的稻田里看不到忙碌的農人,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在田間的傳感器和攝像頭。
“大家看這塊大屏,土壤墑情、氣象數據、作物生長狀態……田里的一切都實時‘說話’了!”工作人員指著智慧鄉村數字平臺的大屏介紹道。通過演示數據分析功能,大家了解到平臺如何根據實時數據指導施肥、灌溉,讓農業生產從“看天吃飯”變成“知天而作”。每一滴水、每一份肥料都用在刀刃上,既避免浪費,又能讓作物在最舒適的狀態下生長。“看苗施肥”不再是經驗,而是作物與人類的“直接對話。
種質資源創新座談會
“保護種質資源,就是保護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志愿服務隊詳細解讀了種質資源創新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小朋友們踴躍發言,分享參觀感受:“原來一粒種子背后有這么多科技含量”“科技的力量讓農業生產變得更‘聰明’,也讓農民增收變得更‘輕松’”……大家還圍繞智慧農業發展、種質資源保護提出了不少寶貴建議。
下一步,江陰市農業農村局將持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把智慧農業往深里推、往實里做,下功夫抓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搭平臺、聚合力,讓科技賦能農業發展,確保農民能夠充分共享數字紅利,讓江陰農業強市建設在改革創新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讓我們共同期待,科技為江陰農業帶來更多驚喜!
來源:中國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