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27 08:37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再添“硬支撐”。近日,滬蘇浙皖四地人大常委會同步表決通過《關于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決定》,將于今年9月1日起共同施行。這一重大區域協同立法舉措,標志著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進入法治化新階段。從科技成果跨域轉化到創新主體聯合攻關,再到區域創新生態共建,無錫正以積極姿態深度融入這一進程。未來,隨著《決定》落地,無錫與長三角各地的科創協同將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
成果共享:產業沃土加速創新落地
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科技成果共享不僅是一個重要途徑,更是實現長三角三省一市“相加大于4”的關鍵引擎之一。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業應用?無錫在多個產業領域展露出“科技成果產業化首選地”的潛力,通過積極承接長三角創新勢能,讓跨區域協同創新真正從“紙上協議”變為“落地項目”,推動長三角創新動能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
上月,在滬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不僅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還見證了一次長三角科創合作的成功牽手。期間,無錫與科大訊飛舉行會談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多模態大模型研發、應用場景開拓、頂尖人才引育、產業生態圈構建等方面深化合作,并引進科大訊飛的技術成果,在無錫高新區落地人工智能合作項目。
距離此次牽手4個月前,無錫市領導專門帶隊跨越300公里奔赴合肥,叩開科大訊飛的大門,提出雙方建立“從底座到應用”全鏈條戰略合作關系的構想。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則當場拍板,決定與無錫攜手打造“以算力為基礎的產業生態”。
科大訊飛并不是今年首家與無錫成功牽手的長三角頭部AI企業。5月底,強腦科技全國首家腦機科學創新示范中心在錫發布,這家來自杭州的全球腦機接口領軍企業將在無錫市中心打造一個集“產、學、研、育、賽”于一體、能用“意念操控”的智腦未來創新示范中心。本周,位于崇安大廈的創新示范中心即將啟動試運營,作為全國首個腦機接口沉浸式體驗空間,開啟一場探索大腦與科技邊界的奇幻之旅。
長三角頭部AI科技企業,為何頻頻與無錫結緣?核心在于長三角科創協同的“聚變效應”與無錫產業化“沃土”的精準契合:無錫有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業應用的最佳土壤。從上海的AI前沿研發、合肥的基礎科學突破到杭州的數字經濟生態,長三角已形成跨區域創新鏈,而無錫不僅有集成電路產業超千億規模的硬件支撐,能為大模型、腦機接口提供“芯片+終端”的全鏈條配套,更有高端算力平臺與“拎包入住”的產業園區,讓企業落地即能對接資源。
技術共研:攜手打造創新“聯合戰隊”
今年5月,第三屆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大會在蘇州舉行,期間,無錫錫山海工裝備產業園把一場合作懇談會開到了大會舉辦地。錫山區有造船工業基礎,自2021年起就在東北塘街道全力打造海工裝備特色產業園。雖然產業園已集聚起海聯艦船、東舟船舶、凱銘科技等一批重點企業,但技術供給端偏弱的“痛點”制約著園區的長遠發展。
懇談會上,產業園所在的東北塘街道與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無錫分中心簽約合作,錫山海工裝備特色產業園則與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牽手成為產業生態合作伙伴,將積極引進研究院的先進技術。產業園還聘請了研究院的多名專家擔任產業發展顧問,為園區技術攻關、發展規劃等提供專業指導。
“未來將在產學研成果轉化、產業化項目招引、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進一步合作,帶動園區企業從原先的制造生產轉向以‘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合作的共贏模式。”東北塘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驍認為,錫山海工裝備產業園與長三角地區的其他城市開展深度合作,可讓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產業園區向科研院所“要智慧”,創新平臺之間也正通過長三角創新協同發展的“強鏈接”,構建起創新“聯合戰隊”。繼去年7月成功落成一期氫能動力測試基地之后,今年,同惠新能源汽車創新研究院又啟動了二期建設,計劃建設3萬平方米的氫能產業鏈測試實驗室,覆蓋燃料電池、儲氫材料等領域。
從研究院名稱中的一個“同”字,就能窺見該平臺的技術來源與發展導向:研究院依托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車科創功能平臺、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和惠山經開區的各方資源,致力打造氫能動力檢測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平臺。未來,該平臺將持續深化多方技術共研,助力長三角地區在氫能領域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依托長三角豐富的產業科技資源,無錫正以“技術共研”為紐帶,將一個個產業創新實踐串聯成融入長三角科創協同發展的全局布局。這些扎根產業的創新“聯合戰隊”,不僅為無錫打通“技術—產業—經濟”的轉化通道,更成為長三角區域內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
生態共建:制度創新筑牢協同根基
長三角科創協同發展,離不開制度保障與生態支撐。繼今年7月《長三角創新聯合體建設工作指引(試行)》開始施行之后,由三省一市同步通過的《關于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決定》也將于9月1日開始施行,為長三角科創協同“一盤棋”提供更加堅實的法制化保障。
該《決定》提出,要加強政務服務建設,促進服務機構互認、服務內容相通;加強金融支持創新力度,為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完善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學儀器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以及科技專家庫共享共用,開展聯合攻關等項目的協同管理和數據共享。
在共享科技資源開放方面,長三角“科技資源+科技服務+科技政策”融通的跨區域服務平臺目前已納入大型科學儀器49518臺(套),儀器總價值超590億元。長三角科技創新券已在上海、浙江、江蘇全域以及安徽部分區域實現互聯互通。隨著《決定》的施行,長三角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將進一步完善,無錫也將更便利地獲取光子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大科學設施跨區域共享資源。
從科技金融端來看,長三角資本聯動呈現出更加活躍的趨勢。上月,浙江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計劃出資1900萬元,聯合太湖空天動力研究院等機構,設立總額5005萬元的空天眾合創業投資(無錫)合伙企業,該基金將重點投資空天動力、航空航天產業鏈項目。通過資本聯動推動長三角空天技術產業化,強化無錫在航天零部件制造領域的優勢。
今年年初,上海燧原科技在無錫高新區建設華東區域總部及太湖億芯智算中心,面向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場景提供AI算力服務,并聯合17家生態企業組建“燎原”人工智能產業聯盟。隨著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入,人才、資金、技術等產業要素未來將在更大范圍流動,與現有的一批產業聯盟一起構建更加活躍的長三角產業生態圈。
從成果共享、技術共研到生態共建,無錫正以全方位的開放姿態融入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不僅推動自身產業轉型升級,更成為區域協同創新網絡中的重要樞紐。
來源:無錫日報